首页 > 动态 >

当前速讯:“新一线”城市夜经济谁最“夜”?最会“剁手”的它出手了

发布时间:2023-06-21 13:59:12 来源:潮新闻

这几天,网上有份关于杭州的征求意见很热,主题是杭州要做热“子夜”经济,鼓励餐饮、零售、娱乐、文化、书店等实体店铺,在夜间22:00至次日凌晨6:00提供服务,打造一个“不夜天堂”。

做热“子夜”经济,杭州不是第一次提。半年前,杭州就专门发布新政,相较前一次,这一次更具体,更实操,精准从街区、购物、餐饮、文化等方向破题。

不过,对于杭州的夜经济,网友们“五味杂陈”,他们曾这样调侃,“杭州的夜是在西湖边免费吹风”“杭州是唯一没有夜生活的新一线”……


(资料图)

确实,身为全国最会“剁手”的城市,去年,杭州以人均年消费46440元居首,在城市巨大的购买力前,夜经济似乎有些不够匹配。

那么,纵观全国,15个新一线城市中,哪些是“不夜城”?发力“子夜”经济,杭州又能否“越夜越精彩”?

这三个新一线城市是共识

灯火一亮,黄金万两。灯火通明的“夜经济”,体现城市的“软实力”,成为衡量城市经济实力、商业繁荣程度、居民生活品质等的重要标尺。

翻看一系列夜经济榜单,新一线城市都占据主导位置。

比如,新华社瞭望智库牵头编写的《中国城市夜经济影响力报告2021—2022》,重庆、长沙、青岛、成都、上海、北京、武汉、深圳、广州和天津,位居城市夜经济影响力前10,除北上广深外,6个新一线城市入选,重庆第一。

再比如,第一财经联合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的“中国城市夜经济指数”中,前十强的城市分别是:上海、深圳、北京、成都、广州、重庆、杭州、苏州、武汉和西安,同样是6个新一线城市入选,成都领衔。

两张榜单里,虽然分析的依据各有不同,但重庆、成都和武汉,成为不同研究机构的共识。分析它们夜经济持续出圈的背后,有自身独特辨识度的“夜”态,至关重要——

重庆突出“山、水、城、桥”四大元素,打造出洪崖洞、南滨路、江北嘴等夜经济王牌,解放碑—朝天门、观音桥等商圈,人气位居全国前列;

成都打造了网红春熙路、太古里、宽窄巷子等爆款街区,以“夜游锦江”为代表的热度居高不下;

武汉则持续擦亮“夜游名城”新名片,长江汉江两江游、江汉路、黄鹤楼等夜游景点,不断焕发出新活力;

这些城市在某项产品上做到极致,容易激起年轻人去探访的欲望。反观杭州,已从曾经大排档、烧烤为中心的单一业态,朝着“食、游、购、娱、体、展、演”等演变,但和以上C位城市相比,并无优势。

在记者看来,杭州的“夜”态呈现同质化现象,传统的旅游优势项目,以游钱塘江、游西湖、看灯光秀等为主,缺乏爆款产品;

而“体、展、演”等类别的个性化产品相对匮乏,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不够。比如,剧本杀、密室逃脱、小型派对等年轻人热衷的产品,杭州依然较少。

从这个维度来说,杭州这几年密集出台发展夜经济新政,也是为了先做大产品供给。不过,从远景看,城市夜经济千城千面,杭州不能依葫芦画瓢,关键是如何做出特色,打好自己一副好牌。

这次征求意见稿中,杭州便强调要提升“子夜”文化,推出茶文化表演、丝绸展演、旗袍秀场等夜间体验式文旅产品,支持打造大运河、西溪湿地常态化演艺项目。

就像重庆的“不夜重庆”、长沙的“越夜越长沙”等,无不代表着一种更有品质和文化魅力的夜生活方式,伴随“子夜经济”的打造,杭州有望成为后起之秀。

杭州为何在此时密集破题?

近三年,在发展夜经济上,杭州加快了进度条。

2020年7月,杭州提出引导夜间消费意识,培育夜间消费市场,搭建夜间消费平台,延安路特色商业、运河文化、南宋文化等入选杭州首批“十大夜间经济集聚的夜地标”,也成为杭州发展“夜经济”的“试金石”。

“杭州加速出台相关新政,一个重要背景是亚运盛会,如何利用国际赛事窗口期,打造新型国际消费中心城市,杭州目标明确。”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肖亮说,打造新型国际消费中心城市,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,便是夜间的活力。

在肖亮眼里,杭州此时加快发展夜经济,不是“空穴来风”,而是“火候”到了——

最大的火候来自人口,杭州人口结构调整带来利好。截至2022年末,杭州全市常住人口为1237.6万人。其中,15-59岁的人口为850.5万人,占总人口68.7%。

把视野再拉远,2016年至2022年这5年里,杭州常住人口增加318万,青年人口的比重不断增长。

一组数据可以佐证:2020年,杭州招引35岁以下大学生43.6万人;2021年招引48.3万人;2022年招引36.4万人,三年合计招引128.3万人。“大量外来人口和年轻人群的注入,为杭州做热夜经济提供了可能。”肖亮说。

当一座城市人口框架拉开,社群结构变得多元,必然会衍生出细分化的消费人群和消费市场,也就会对夜间消费有需求。

杭州面前已有成功先例。在全国城市夜经济榜单中,长沙长期位列前三,一个重要基础便是年轻人口,去年,长沙人口增量位居GDP万亿城市第一。

所谓“得年轻人者得天下”,长沙标榜是为“年轻人”存在的,不断“适配”年轻人的生活品位和消费习惯,形成一个良性循环。

另一个重要火候是基础。杭州的餐饮、购物、旅游等业态丰富,成为全球“首店经济”的发展热土,去年引入各类首店品牌322家,为夜经济发展提供了可能。

再叠加数字经济的传统强项,杭州大力打造智慧商圈,将夜经济搬到“云”上,破解市民无时间在夜间消费的“瓶颈”。在全国示范智慧商圈的湖滨,去年,借助“湖滨智慧商圈应用”,在客流量同比下降25.3%的情况下,实现营业额143亿元,同比增长15.9%。

此外,杭州还加大对商圈和商业街区外摆经营活动的支持,目前已有97个商圈明确放开了外摆,“商业外摆2.0政策”也在积极筹备中。

相较于其他城市,这样一种多元化、立体化和融合化的身位优势,是杭州发展夜经济弥足珍贵的重要竞争力。

夜经济不是白天的简单延续

杭州发力“子夜”经济,很多人认为,只是让商户拉长白天的营业时间,其实不然,它考验的是商家、消费者和城市的合力。也正因如此,杭州在政策引导上,也是奔着问题去。

在小河直街,每当夜幕降临,游客纷至沓来,可到了晚上11点后,原本的热闹就逐渐散去。

“街区大多数商户的营业时间都在零点左右,再晚的话,除了顾客少的原因,运营成本也会提高。”邈墨茶馆负责人告诉记者,一般来说,夜间用工成本比白天高不少,会压缩利润空间,影响商户积极性,“一些夜间营业的行业,对物流、供应链等方面要求高,都会导致运营成本的增加。”

为此,去年,杭州出台加大活动支持、予以财政补助、支持场景应用等一系列政策,提高基层的积极性。政策鼓励之下,在武林商圈,24小时营业的店铺就超过60家。

于一座城市而言,很多看似不起眼的“软服务”, 却能让夜经济散发更浓的人间烟火气。在征求意见期间,就有网友建议设定夜间商场交通专线,比如,在某些有名的购物街之间建立购物商城专线。最终,这条建议也被杭州市商务局采用了。

“前期调研中,我们也发现部分知名商圈,普遍存在停车难等问题,包括公交夜间班次线路少,间隔时间过长;地铁结束运行时间较早,这些都限制了消费群体在商圈驻流的时长。”杭州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,后期,对于新开的商贸项目,将会在交通上着重考虑。

还有网友建议:夜生活街要远离居民区,杭州有很多早出晚归的上班族,发展子夜经济,不能影响周边居民。杭州市商务局也采纳了,反馈将评估认定一批夜间经济集聚示范街区,会同城管、消防等管理部门规范管理。

去年,杭州评定出10个夜间经济集聚示范区,包括拱墅的武林路夜经济集聚区、胜利河美食街和新天地商圈,西湖区的杭州文三数字生活街、厚仁路商业街等,塑造城市夜间经济的品牌。纵观全球,已形成伦敦西区、纽约百老汇、东京六本木、新加坡乌节路等国际知名的夜间经济集聚区。

“今年年初的外摆新政,杭州最大程度避免扰民考虑进去,并没有对商业外摆一放了之,而是有‘规定时间、规定区域、限定业态’。”杭州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。

从全球来看,发展夜经济,营商环境是永恒话题。伦敦早在2016年就诞生了首位专职负责夜间经济管理的“夜间主管”;上海已推出100余位夜生活首席执行官,设立夜间生活办公室……从外摆新政出发,杭州应抓住亚运机遇,亟待在顶层设计上有更多破题。

采访中,也有一些“打工人”认为,一座城市的夜生活,是需要氛围的,而影响这种氛围的因素是多种的。

“在广州,老友们总是深夜放毒;在杭州,夜生活好像可有可无。”经常在广州和杭州两地出差的智先生说,找准城市夜消费的驱动力很重要,多培育吸引年轻人走出家门的新业态,“此外,杭州互联网企业集聚,加班文化较为盛行,伴随这样的卷渐渐好转,也有助于夜经济的发展壮大。”

不可否认的是,杭州大力发展“子夜经济”的提出,折射出城市夜经济正走向专业化、品质化和产业化,也正在满足更多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。

白天和夜晚,犹如城市的AB面,希望未来某一天,杭州城市的B面,会和A面一样,在子夜时,烟火聚集,照亮城市发展的前行之路。

这几天,网上有份关于杭州的征求意见很热,主题是杭州要做热“子夜”经济,鼓励餐饮、零售、娱乐、文化、书店等实体店铺,在夜间22:00至次日凌晨6:00提供服务,打造一个“不夜天堂”。

做热“子夜”经济,杭州不是第一次提。半年前,杭州就专门发布新政,相较前一次,这一次更具体,更实操,精准从街区、购物、餐饮、文化等方向破题。

不过,对于杭州的夜经济,网友们“五味杂陈”,他们曾这样调侃,“杭州的夜是在西湖边免费吹风”“杭州是唯一没有夜生活的新一线”……

确实,身为全国最会“剁手”的城市,去年,杭州以人均年消费46440元居首,在城市巨大的购买力前,夜经济似乎有些不够匹配。

那么,纵观全国,15个新一线城市中,哪些是“不夜城”?发力“子夜”经济,杭州又能否“越夜越精彩”?

这三个新一线城市是共识

灯火一亮,黄金万两。灯火通明的“夜经济”,体现城市的“软实力”,成为衡量城市经济实力、商业繁荣程度、居民生活品质等的重要标尺。

翻看一系列夜经济榜单,新一线城市都占据主导位置。

比如,新华社瞭望智库牵头编写的《中国城市夜经济影响力报告2021—2022》,重庆、长沙、青岛、成都、上海、北京、武汉、深圳、广州和天津,位居城市夜经济影响力前10,除北上广深外,6个新一线城市入选,重庆第一。

再比如,第一财经联合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的“中国城市夜经济指数”中,前十强的城市分别是:上海、深圳、北京、成都、广州、重庆、杭州、苏州、武汉和西安,同样是6个新一线城市入选,成都领衔。

两张榜单里,虽然分析的依据各有不同,但重庆、成都和武汉,成为不同研究机构的共识。分析它们夜经济持续出圈的背后,有自身独特辨识度的“夜”态,至关重要——

重庆突出“山、水、城、桥”四大元素,打造出洪崖洞、南滨路、江北嘴等夜经济王牌,解放碑—朝天门、观音桥等商圈,人气位居全国前列;

成都打造了网红春熙路、太古里、宽窄巷子等爆款街区,以“夜游锦江”为代表的热度居高不下;

武汉则持续擦亮“夜游名城”新名片,长江汉江两江游、江汉路、黄鹤楼等夜游景点,不断焕发出新活力;

这些城市在某项产品上做到极致,容易激起年轻人去探访的欲望。反观杭州,已从曾经大排档、烧烤为中心的单一业态,朝着“食、游、购、娱、体、展、演”等演变,但和以上C位城市相比,并无优势。

在记者看来,杭州的“夜”态呈现同质化现象,传统的旅游优势项目,以游钱塘江、游西湖、看灯光秀等为主,缺乏爆款产品;

而“体、展、演”等类别的个性化产品相对匮乏,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不够。比如,剧本杀、密室逃脱、小型派对等年轻人热衷的产品,杭州依然较少。

从这个维度来说,杭州这几年密集出台发展夜经济新政,也是为了先做大产品供给。不过,从远景看,城市夜经济千城千面,杭州不能依葫芦画瓢,关键是如何做出特色,打好自己一副好牌。

这次征求意见稿中,杭州便强调要提升“子夜”文化,推出茶文化表演、丝绸展演、旗袍秀场等夜间体验式文旅产品,支持打造大运河、西溪湿地常态化演艺项目。

就像重庆的“不夜重庆”、长沙的“越夜越长沙”等,无不代表着一种更有品质和文化魅力的夜生活方式,伴随“子夜经济”的打造,杭州有望成为后起之秀。

杭州为何在此时密集破题?

近三年,在发展夜经济上,杭州加快了进度条。

2020年7月,杭州提出引导夜间消费意识,培育夜间消费市场,搭建夜间消费平台,延安路特色商业、运河文化、南宋文化等入选杭州首批“十大夜间经济集聚的夜地标”,也成为杭州发展“夜经济”的“试金石”。

“杭州加速出台相关新政,一个重要背景是亚运盛会,如何利用国际赛事窗口期,打造新型国际消费中心城市,杭州目标明确。”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肖亮说,打造新型国际消费中心城市,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,便是夜间的活力。

在肖亮眼里,杭州此时加快发展夜经济,不是“空穴来风”,而是“火候”到了——

最大的火候来自人口,杭州人口结构调整带来利好。截至2022年末,杭州全市常住人口为1237.6万人。其中,15-59岁的人口为850.5万人,占总人口68.7%。

把视野再拉远,2016年至2022年这5年里,杭州常住人口增加318万,青年人口的比重不断增长。

一组数据可以佐证:2020年,杭州招引35岁以下大学生43.6万人;2021年招引48.3万人;2022年招引36.4万人,三年合计招引128.3万人。“大量外来人口和年轻人群的注入,为杭州做热夜经济提供了可能。”肖亮说。

当一座城市人口框架拉开,社群结构变得多元,必然会衍生出细分化的消费人群和消费市场,也就会对夜间消费有需求。

杭州面前已有成功先例。在全国城市夜经济榜单中,长沙长期位列前三,一个重要基础便是年轻人口,去年,长沙人口增量位居GDP万亿城市第一。

所谓“得年轻人者得天下”,长沙标榜是为“年轻人”存在的,不断“适配”年轻人的生活品位和消费习惯,形成一个良性循环。

另一个重要火候是基础。杭州的餐饮、购物、旅游等业态丰富,成为全球“首店经济”的发展热土,去年引入各类首店品牌322家,为夜经济发展提供了可能。

再叠加数字经济的传统强项,杭州大力打造智慧商圈,将夜经济搬到“云”上,破解市民无时间在夜间消费的“瓶颈”。在全国示范智慧商圈的湖滨,去年,借助“湖滨智慧商圈应用”,在客流量同比下降25.3%的情况下,实现营业额143亿元,同比增长15.9%。

此外,杭州还加大对商圈和商业街区外摆经营活动的支持,目前已有97个商圈明确放开了外摆,“商业外摆2.0政策”也在积极筹备中。

相较于其他城市,这样一种多元化、立体化和融合化的身位优势,是杭州发展夜经济弥足珍贵的重要竞争力。

夜经济不是白天的简单延续

杭州发力“子夜”经济,很多人认为,只是让商户拉长白天的营业时间,其实不然,它考验的是商家、消费者和城市的合力。也正因如此,杭州在政策引导上,也是奔着问题去。

在小河直街,每当夜幕降临,游客纷至沓来,可到了晚上11点后,原本的热闹就逐渐散去。

“街区大多数商户的营业时间都在零点左右,再晚的话,除了顾客少的原因,运营成本也会提高。”邈墨茶馆负责人告诉记者,一般来说,夜间用工成本比白天高不少,会压缩利润空间,影响商户积极性,“一些夜间营业的行业,对物流、供应链等方面要求高,都会导致运营成本的增加。”

为此,去年,杭州出台加大活动支持、予以财政补助、支持场景应用等一系列政策,提高基层的积极性。政策鼓励之下,在武林商圈,24小时营业的店铺就超过60家。

于一座城市而言,很多看似不起眼的“软服务”, 却能让夜经济散发更浓的人间烟火气。在征求意见期间,就有网友建议设定夜间商场交通专线,比如,在某些有名的购物街之间建立购物商城专线。最终,这条建议也被杭州市商务局采用了。

“前期调研中,我们也发现部分知名商圈,普遍存在停车难等问题,包括公交夜间班次线路少,间隔时间过长;地铁结束运行时间较早,这些都限制了消费群体在商圈驻流的时长。”杭州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,后期,对于新开的商贸项目,将会在交通上着重考虑。

还有网友建议:夜生活街要远离居民区,杭州有很多早出晚归的上班族,发展子夜经济,不能影响周边居民。杭州市商务局也采纳了,反馈将评估认定一批夜间经济集聚示范街区,会同城管、消防等管理部门规范管理。

去年,杭州评定出10个夜间经济集聚示范区,包括拱墅的武林路夜经济集聚区、胜利河美食街和新天地商圈,西湖区的杭州文三数字生活街、厚仁路商业街等,塑造城市夜间经济的品牌。纵观全球,已形成伦敦西区、纽约百老汇、东京六本木、新加坡乌节路等国际知名的夜间经济集聚区。

“今年年初的外摆新政,杭州最大程度避免扰民考虑进去,并没有对商业外摆一放了之,而是有‘规定时间、规定区域、限定业态’。”杭州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。

从全球来看,发展夜经济,营商环境是永恒话题。伦敦早在2016年就诞生了首位专职负责夜间经济管理的“夜间主管”;上海已推出100余位夜生活首席执行官,设立夜间生活办公室……从外摆新政出发,杭州应抓住亚运机遇,亟待在顶层设计上有更多破题。

采访中,也有一些“打工人”认为,一座城市的夜生活,是需要氛围的,而影响这种氛围的因素是多种的。

“在广州,老友们总是深夜放毒;在杭州,夜生活好像可有可无。”经常在广州和杭州两地出差的智先生说,找准城市夜消费的驱动力很重要,多培育吸引年轻人走出家门的新业态,“此外,杭州互联网企业集聚,加班文化较为盛行,伴随这样的卷渐渐好转,也有助于夜经济的发展壮大。”

不可否认的是,杭州大力发展“子夜经济”的提出,折射出城市夜经济正走向专业化、品质化和产业化,也正在满足更多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。

白天和夜晚,犹如城市的AB面,希望未来某一天,杭州城市的B面,会和A面一样,在子夜时,烟火聚集,照亮城市发展的前行之路。

标签:

x 广告
x 广告

Copyright © 2015-2022 南极消费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粤ICP备2022077823号-13   联系邮箱: 317 493 128@qq.com